产品思维和产品感是怎么练成的?

产品思维的核心是服务标准化,标准金融化。所谓标准化一定要着手从需求、行为、到内容逐步标准化,只有三者打通才能形成一个行业的底层技术架构,在这个架构基础上,去探讨个性化服务,否则还是自说自话。如果有理想做成一个所谓“独角兽”级别或者成为大众能够接受的产品,必须立足大众标准化。我理解的标准化,分为三层,包括需求标准化、行业标准化和内容标准化分。

产品思维和产品感是怎么练成的?

第一层次,需求标准化是最高级别的标准化。比如汽车领域是典型的需求标准化产业,当你需要买汽车时,买什么颜色的、两厢三厢、自动档还是手动档、你要买多大排量的、需要到4S店服务等等,汽车产业整个链条已经从需求角度严格定义了,消费者只要做选择就可以了,而品牌个性就是在这个需求标准化基础上衍生的,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要。除了汽车产业,数码电子、机票酒店、金融服务都迈入了需求标准化阵营,所以发展地波澜壮阔。

第二层的标准化是行为标准化,什么叫行为标准化?举个例子,像医疗,到医院看病一定要经过挂号、医生问诊、检查、开诊断书、取药或住院治疗等,整个服务过程已经被严格标准化了。这个行为标准化的目的就是让你成本可控,建立一个通用规范的流程体系。不管你是大牌医生还是小牌医生,只要你坐这个位置上,通过对病人一系列的行为标准化的引导,让病人不得不为这个流程买单,甚至提高了溢价水平。像这样就对医生个体的倚重变轻,而对行为流程的侧重就偏多了一些。

第三层次,也是最低层次的内容标准化,教育是典型的还停留在内容标准化阶段。比如我们在研究教材标准化、教学大纲标准化、考试大纲标准化,这些都是内容标准化的范畴,也是门槛很低的标准化。很多教育企业创新的方向在做标准化的课件等等,我个人觉得沿这个方向做,哪怕做的再好也是有局限性的,甚至是死局,你很快会面临盈利的天花板,甚至没有人来买单。为什么没人来买单?因为你做的是内容标准化,你的门槛很低,大家不愿意为门槛很低的东西去购买去付费。

只有形成了标准化的思维和产品模式,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金融化,我称之为:高聚合低耦合,以后有机会再谈这个话题。

内容出处:,

声明: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文章链接:http://www.yixao.com/operation/817.html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